联系电话:0431-84575113

心灵氧吧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心理加油站 > 心灵氧吧 > 正文

营造良好环境 共筑心理健康

发布日期:2023-10-10 10:40 点击数:

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(WPA)1992年发起的,时间是每年的1010⽇,结合现实情况和精神卫生的需要,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。2000年是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。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的主题为“促进儿童心理健康,共同守护美好未来”。

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活动。包括拍摄、宣传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、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。1996年9月10日,卫生部印发《关于开展199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》开始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。

心理健康的重要性

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有抗御心理疾病、提高学习效率、完成学习任务、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。心理问题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,从个人和家庭方面来说,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个人人际关系、学业、就业等;从学校和社会来看,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者可能会影响社会进步与发展。

那关于心理健康你又了解多少呢?

一、心理健康的标准

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和精神的和谐状态。

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:

1.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,并接纳自己。

2.具备基本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,能够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。

3.情绪基本稳定,心态积极,能够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
4.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,在社会交往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。

5.能够接受现实,承受挫折,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应对。

二、如何看待心理疾病?

1.心理疾病同躯体疾病一样属于疾病范畴,且两者密切关联、相互影响。健康是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,更是心理的健康。心理疾病与躯体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。一方面,心理疾病会影响躯体疾病。另一方面,心理疾病也受到躯体疾病的影响。

2.心理疾病并不完全等同于精神类疾病。心理问题大多数人都会遇到,会造成个人心理情绪发生紊乱;而精神类疾病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、精神活动出现异常,引起认知、情感、意志、行为等活动障碍。心理疾病和精神病患者有社会功能的不同损害,伴有痛苦体验,需要社会的关爱和理解。

3.心理疾病不是胡思乱想、闹情绪,不是通过简单自我调节就能好。心理疾病是认知、行为、意志等为主要表现的异常心理疾病,同心脏病、肝炎、脑出血一样属于疾病范畴,应该及早求医治疗。自我调节可能短期缓解部分症状,但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4.心理疾病可以通过心理治疗、药物治疗等结合的方式获得治疗。很多人因多种原因不愿意主动求助,直到病情严重才就诊,其实出现心理疾病可求助于医院的精神科、心理科,经过积极配合,进行规范化的心理治疗或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方式,可以明显缓解症状,随后逐渐获得病情好转甚至痊愈。

5.若心理疾病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,不能随意停药。精神心理疾病也很难在短期获得彻底治愈,需要长期维持治疗,有的需要终身服药,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规范用药,如果出现药物副作用,应该及时听取意见合理、科学的停药。

6.心理疾病常伴有工作、学习、生活等社会功能的受损。患者往往有明显的社会功能缺陷,严重影响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、学习、工作和人际交往,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可以改善社会功能甚至获得社会功能的良好恢复。

【部分来源: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宣传教育中心


文字编辑:杨卓燃

图文排版:李佳佳

图文审核:钟唯嘉 李佳佳

指导老师:董晓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