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,如情绪消沉、心情不好、焦虑、恐惧、人格障碍、变态心理等等消极的、不良的心理现象,都可称之为广义上的心理问题。它不同于生理疾病,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,它会间接改变人的性格、世界观及情绪等。
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,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。虽然生理上趋于成熟了,但一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略显不足,表现出抗挫折能力弱、社交恐惧、不自立、不自信、人生迷茫等各类问题。
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。
从主观上来看,一是青少年在思想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,就需要独自进入大学开始自主自立的生活,对新环境的认识、评价与适应存在不足;二是遇到挫折不会处理,健康人格的养成不足。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,不具备足够自我调节、自我宣泄的能力,而是采取冲突、压抑,不面对等方式应对,从而变得自我否定,也可能失去改变现状的行动力。
从客观上来看,一是当今社会越发多元化,并且竞争压力增高,使得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把握不稳,容易出现内心挣扎或消极情绪;二是大学生所处的人际环境越来越复杂,朋友圈有很多朋友,但依然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孤独感,人际交往能力不足是降低自信心的重要原因。
这些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多有体现,例如在环境适应、学业、人际关系、恋爱、经济、就业、挫折、网络等方面都可能陷入心理困境。大学生应该更去关注自己心理健康状况,有困扰及时做出调整,对于自己、他人、世界抱有积极乐观、开朗向上的态度,也应该多参加社会活动,提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,自身资源不足时主动寻求心理咨询。在面对挫折、失败和伤害时,因为自我心智本不够成熟,并且要面对未知的社会关系,所以可能会出现心理或生理的伤害性事件。所以,大学生应该警惕消极用语,理性平和,不应该把丧当做这个时代的主潮流;可以扬长避短,相信勤能补拙,不要以消极心态放大缺点。积极面对发生的各种事情,多去认识和关注一些有内涵和正能量的人,为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起责任,为自己的幸福人生积累铺垫。